本报记者从多家创投机构获得的信息显示,近半年来,创投的投资成本大幅上涨。国内某著名创投公司的总经理表示,“原来我们只考虑成本在10倍市盈率以下的投资,甚至低到3倍4倍市盈率才放心,但现在的项目成本基本都在12到14倍市盈率之间。”
与此相对应,创业板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在2010年第一季度达到78.07倍的峰值后,第二季度明显下降为63.65倍。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18日,本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仅为50.76倍。
不断上涨的投资成本和逐渐回归的发行市盈率,正压缩创投机构的利润空间,“前两年满地都是金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开信创业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管理合伙人曾之杰说。
利润空间压缩
“现在确实从成本来讲是一个泡沫阶段。”开云电子创投董事长刘昼表示。
实际上,自创业板推出的2009年下半年以来,VC/PE机构的投资成本已然大幅上涨。
“现在都是咬着牙在投,你不投自然有别人投,市盈率从3、4倍到现在超过10倍,有的甚至到12-14倍。”一家此前刚刚投过新能源企业的创投人士表示,“在同样贵的东西里面挑好的”。
曾之杰表示,作为单个基金来讲,现在的确面临局部过热的问题,同样一个项目很多人在抢,估值推得比较高。
另一方面,创业板作为创投退出的主战场,已开始显露“价值回归”的迹象。
记者仔细分析发现,创业板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在2010年第一季度达到一个78.07的峰值后,第二季度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已经明显的下降为63.65。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18日,本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仅为50.76倍。
刘昼表示,创业板的高估值状态应该在今年10月份以后改变,创业板的估值平均市盈率应该在30-50倍左右。
同时,截至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创业板的90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47家的股价破发,占比达到52%。创业板二级市场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从去年末127.65倍的峰值骤降至现在的57.35倍。
“创业板的高市盈率主要是由市场的结构性和交易性需求造成的,随着市场的理性回归,我相信创业板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应该会逐步回归,这无疑也会带动创业板发行市盈率的回归。” 香港崇德基金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陈敏告诉本报记者。
清科集团CEO兼总裁倪正东表示,长期来说,过高的平均上市市盈率是不成熟的,当然个别的市盈率100、200倍也是合理的,因为它有高的成长。
“我个人预计再过两年大家重新审视当年的神话,再过了几年就变成曾经的神话。”倪正东说,“VC、PE之间的竞争导致投资估值过高,对于整个行业是有害的,长期下去,会伤害整个行业的。该撤的时候就撤。”
14.9∶4.05 回归压力显现
一边是不断上涨的投资成本,一边是逐渐回归的发行市盈率,创投机构的利润空间正在大幅压缩。尽管如此,创投在上半年仍然取得了较好投资回报。
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共有82家创投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上市企业为其带来了高达12.40倍的平均投资回报。其中境内上市的企业为VC/PE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倍数为14.90倍,而海外上市的企业为投资者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倍数仅为4.05倍。
本报记者查询全部82家公司资料发现,选择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上市新股的创投账面投资回报分别为15.48、14.89、4.32倍,全部境内市场的平均回报率达14.9倍。
但选择海外上市的企业为创投机构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倍数仅为4.05倍,新加坡主板、香港主板、纽交所、纳斯达克、法兰克福的VC/PE账面投资回报分别为9.94、4.38、2.75、2.15、1.81倍。
“这一巨大落差极不正常,表明境内VC/PE市场的泡沫已很明显,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必须适度降温。”清科集团CEO兼总裁倪正东表示。
九鼎投资合伙人赵忠义则表示,从2007年市场大热开始,创投业达到成熟起码要经过三轮淘汰,第一轮是2008年金融危机淘汰了一大批没有融资能力的机构;第二轮将在2010-2011年,经过三四年的周期后,投资能力比较缺乏的机构,之前投的项目质量较差,无法实现上市,就会被淘汰; 第三轮则是之后,风险控制没有做好将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