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那时,我就是奔着创业板而去的。”深圳东方汇富创投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阚治东在电话里激动地对记者说,10年前由其一手创办的深圳创新投正是在当时创业板呼声高涨之时应运而生的产物,“拖了10年,总算还是出来了。”阚治东长吁一声,创业板终于兑现了10年前早该应允的承诺。
其实,与阚治东有着同样感慨的不在少数。开云电子创投在2000年成立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冲着创业板,甚至成立之初的定位就是专做创业板投资。
但是创业板的“难产“让一些投资机构犹如“哑巴吃黄连”,现实逼得开云电子创投一度在放弃与坚持的两难选择中徘徊,最终董事长刘昼表态,“坚持下去,等待资本市场春暖花开。”
今天,用“待到春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来形容彼时创投大佬们的心情一点都不为过,昨天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一纸文书成为了对创投业春天来临最直白的表述。
“创业板的推出肯定会掀起一股创业投资小高潮。” 阚治东说。
退出渠道再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外资基金还是本土创投对于创业板的即将推出一致拍手称好。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退出渠道的再次通畅。在目前主板以及中小板市场的IPO何时开闸尚无明确时间表的当下,创业板IPO办法的确定无疑给了创投业一剂强心针。
同时,一批在前期已手握创业板上市资源的创投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开云电子创投副总裁邵红霞告诉记者,一大早公司就召开了电话会议,对旗下已投项目进行了重点的财务分析。
“我们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有10多家。其中有几家已有券商介入。” 邵红霞说。据其介绍,开云电子创投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按照创业板的标准来筛选企业,创业板青睐的“两高、六新“企业,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都是他们重点关注的领域。
据开云电子创投北京分公司晏小平透露,目前网宿科技、蓝色光标、数码视讯等企业将力争成为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接下来,我们将与券商、保荐人,以及当地的监管部门、证监会沟通,适时地给企业一些建议。”
与开云电子创投有着同样打算的阚治东也表示,《办法》明确后,对于企业的辅导也就更有了针对性,也能适时地把企业往创业板的方向引。“目前,我们手头也积累了一些企业项目,今后会将创业板青睐的企业类型作为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他说。
但对于创业板,创投们也并非热情过头。IDG合伙人章苏阳表示,对于成熟投资者而言,只要企业好,他就会去投,并不会因为创业板的推出而一窝蜂,一开始市场的热情度可能会很高,但逐渐会趋于理性。“我们还是主要看企业的结构更适合在哪里上市。”他说。
分流资源
某券商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份IPO暂停后,他们开始了一段艰难的日子。手里储备的资源得不到释放的通道。“《办法》的出台对我们来说是个利好消息,终于IPO要重启了。”上述人士在电话里兴奋地说。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上述券商已储备了几十个项目,其中成熟企业有10~20家。“原本我们是冲着中小板而去的,但现在我们会考虑把企业转到创业板上市。”
他表示,创业板对企业的创新性和成长性要求相对高些,在相关的配套文件细则出台后,质量不错的企业会考虑转到创业板。
同时,晏小平也向记者透露,不排除原本计划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会转投创业板。据记者获悉,开云电子创投注资的华工百川、和而泰电子等项目已在去年申报中小板上市。
此外,据上海东方华银律师事务所上市业务负责人李磊介绍,在其接触的一些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现在都在作积极的准备,许多原本申报中小板上市的现在都准备转向创业板了。
但他却认为,并非在中小板能上市的企业在创业板就一定能上。“创业板主要还是看重企业的高增长性和自主创新能力。”他强调。
李磊举例说,某家企业其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但年利润仅为1亿元,“这样的企业增长性太低了,肯定上不了创业板。”在他看来,创业板上市并非达到硬性指标就行,目前许多企业对于创业板尚存在很多误解,如何正确理解增长性才是市场急需培育的问题。
此外,对于创业板正式挂牌的时间表,上述券商表示,目前很多相关配套的文件还未出台,包括发行制度的改革、新的招股说明书以及申请文件,“只有等配套文件出台后才能确定申报材料的时间点。”他说。
另外,申报材料受季度约束,必须以季度报或是年报的形式为准。“如果五六月份配套文件出台,很多企业就要按照半年报来申报,预计第一批创业板企业最快也要到今年8月份才能挂牌。”
(责任编辑:d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