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云电子




  •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破解五大考题 创业板生态链全面备考
    发布日期:2011-07-28

    随着一系列管理办法和细则的陆续出台 ,创业板这条完整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公司 、监管机构、券商 、相关法律 、律师、审计师以及相关专业服务人员,正在加紧备考 。

    ●考题一 :如何看待上市规则 ?

    一直在关注创业板进程的浙商创投副总裁华晔宇,最近在张罗其投资的2家企业上创业板的事情 。据他透露,这2家企业已在准备申请材料。

    在看到上市规则后,华晔宇告诉CBN记者,这样的“约束”比较合理,尤其是对于风险控制的重视,比如项目团队的锁定、严格的退市要求、券商的保荐责任等等。

    但他注意到创业板上市规则中有一条款 ,即所有股票必须托管在证券交易所 ,这个条款与中小板是一致的。“但对于有限合伙企业不属于法人或自然人,不能开立证券账户 ,因此无法核准其入股的公司发行上市的问题在创业板里还是没有交代。”华晔宇无奈地说,“这是目前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曾在创业板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召集了部分创投、企业以及相关的机构 、专家,就投资锁定期 、募资投向、稳定企业管理团队等方面听取意见 。据参与座谈会的开云电子创投投资总监梁国智告诉CBN记者 ,就目前而言 ,上市规则符合预期,但投资锁定期稍长。他认为,从创投机构的角度来讲,缩短锁定期可以确保资金周转更快,资金退出后可以投资更多的项目 。

    而对于退市的具体操作以及退市后的出路,在上市规则中也无明确的论调,退市后如何确保投资人的利益成为了PE们共同的困惑 。对此,汉理资本执行合伙人钱学锋建议,在正式登陆创业板之前,不妨建立一个类似OTC(Over The Counter,场外交易市场,交易对手私下协商进行一对一的交易)的准交易平台,让企业在平台上先成长一年,等成熟了再上,这样也能尽可能降低退市概率。

    此外 ,钱学锋认为,目前全球最成功的创业板无疑是纳斯达克。“即便是不赚钱的公司也能在纳斯达克上市仰仗于美国《证券法》成熟的运转体系,而公司最终是否能赚钱,全凭市场化的运作。”他说,“建立健全合规的法律体系,国内创业板应该向纳斯达克看齐  。”

    ●考题二 :光有硬指标就够了吗 ?

    “证券市场讲究规范化 ,一味盯着财务指标 ,而忽视软性指标的企业肯定不会被看好 。”对于抱着满腔热情涌向创业板的企业们 ,钱学锋认为有必要给他们浇一盆冷水。

    他认为,由于创业板的特性 ,决定了其上市企业中可能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 。“符合硬性指标的企业在国内可能已达到成千上万家的数量,但在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公司治理、税务 、合规性、公司结构等诸多软性指标方面,绝大部分民企离上市募资还差很远 。”

    在钱学锋看来,想去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可以先考虑引入私募,“只有先获得PE/VC的信任,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进行公司的重组、改制 ,接受辅导,等合规后再去考虑进入公众市场上市募资 ,这样的成长路线比较合理  。”

    为此,他建议在筛选第一、二批上市企业时,应从PE/VC投过的企业里挑选。

    钱学锋向CBN记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企业好比是一条鱼,上市就是一个把鱼从混水放到清水里的过程。

    “但鱼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最终死亡。”他说,“私募起码可以让企业先适应清水的环境 。”

    ●考题三:券商的辅导费怎么收 ?

    目前 ,券商正在紧盯创业板的相关配套细则,如果没有上市申请文件格式及招股说明书格式等细则出台,各家券商手中项目的申报材料仍不能上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表示:“目前我们已在按照中小板的上市要求准备申报材料 ,待创业板细则出台之后,再略微地调整一下即可 ,基本的内容不会有出入的。”

    上创业板的企业要符合“两高六新”的“创业”血统,但CBN记者了解后发现,大多数券商手里的项目都是既可上创业板也可上中小板的 ,因此目前不少申报的企业还是属于传统制造企业 。上述人士承认 ,目前其手上轻资产、高科技企业很少  ,主要以制造型传统行业为主。

    此外 ,对于业内盛传的保荐费最低门槛1000万元,这几乎相当于创业板所要求的上市公司两年的利润,让诸多想上市的企业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上海市广发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陈文君告诉CBN记者 ,目前最终的收费标准并未出台 ,1000万元的说法并无依据 。

    据其判断,券商收费肯定会规定征收区间,不会一刀切。“与融资额相关,融资金额越高,费率越低,但平均费用会低于中小板。”陈文君说 。

    ●考题四  :创业板第一块肉是中小板的“替补”?

    现在 ,无论是创投还是券商,都在为有意登陆创业板的企业积极造势,力图赶上创业板的头班车。尽管各方摩拳擦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机构和企业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 ,面对着前面已有长龙般接受辅导的企业在排队,能否排上就是最大的问题。

    中盛投资合伙人郑伟打算放弃去抢夺创业板第一块肉的想法。他告诉CBN记者 ,从他获得的信息来看,目前券商手里有500~800家企业想往上申报 。现在他最担忧的是,“目前整个市场僧多粥少 ,竞争过于激烈 ,即使创业板推出,如何能排上队,市场的盘子毕竟有限。”郑伟说,“我们打算先观察市场的反应,等待市场稳定后再推荐企业上创业板 。”

    针对创业板第一批企业最快将在八九月份挂牌“露面”的说法,陈文君认为 ,按照深交所的推出节奏 ,第一批上市企业将按照中期业绩上报材料,如果要在八九月份挂牌的话,从申报、审批的时间来看,企业肯定来不及赶上 。“要在短时间内形成交易的市场,就必须要有充足的上市公司来源。”陈文君说,“第一、二批中一定会有部分企业是从已申报而未审核的中小板里转过来的企业,因为它们的材料都是现成的,审核时间会相对缩短,之后才会陆续有前期申报的企业上市 。”

    ●考题五:投资市场回暖 ?

    虽然从整个市场情况来看,2009年前4个月案例数量延续了自2008年年中以来的趋势,平均保持在每月3~4起左右,投资总额也处在相对低位 ,但开始募资的基金的目标规模大幅上扬。

    ChinaVenture发布的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研究报告显示 ,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投资市场募集基金的目标规模为59.88亿美元 ,环比上升42.0%;平均单只基金目标规模为5.99亿美元 ,环比上升155.6% 。

    因创业板而生的基金也开始浮出水面 。据华晔宇透露 ,浙商创投与杭州市政府合作发起的钱江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已在上周末结束募集 ,总额约有2.5亿元 ,其主投的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退出途径也已瞄准创业板。

    而一段时间来,钱学锋也发现两个特征 ,一是客户融资时都会有意识地瞄准创业板的上市方向 ,此外则是本土PE/VC的热情明显较外资更高。

    显然 ,创业板推出后,随着投资项目的退出渠道拓宽,让觊觎该行业的淘金者又开始蠢蠢欲动 ,但对于创业板 ,特别是国内投资机构已经历过几次“狼来了”的尴尬,此时相比之前显然更稳重,也冷静很多。

    郑伟表示,现在的项目估值比前段时间有所提升,他接触的一些项目市盈率由原来的4~5倍提高到了6~7倍,但他不急于出手,打算再观望一下。

    “我们还是保持原来的投资思路与节奏,投资项目的PE估值也处于合理的阶段。”梁国智认为 ,由于世界经济尚没有从低谷中走来,目前的市场环境相比于过去两年仍处于低位。

    开云电子成立于2000年4月19日 ,总部位于深圳,是我国第一批按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投机构。自成立以来,开云电子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 ,聚焦于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医疗健康 、大消费和企业服务、文化传媒 、军工等领域 … [ +更多 ]
    微信公众号

    开云电子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Fortune Venture Capital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755-83515108

    邮箱:fortune@ysjincai.com

    粤ICP备14030831号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