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上海正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但由于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产业与金融和资本市场有效对接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12月16日,一场以“文化创意和金融创新”为主题的2011新浪金麒麟论坛在上海举办。《每日经济新闻》获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文化部将逐步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实现金融和文化产业的共赢”,上述观点是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吴江波在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与此同时,记者获悉,在解决以上文化产业与金融对接难题中,上海文交所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已成为解决对接的重要手段之一。
资本青睐文化产业 积极寻觅二者可对接模式
“我们的团队在中央相关文件出台之前,就意识到了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投资的产业之一。我们投了150多家企业,有三分之一是文化企业,包括嘉定的第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是提供基于云的东西。中国第一个公关公司蓝色光标,还有中南传媒都是我们投资领域做的布局。”开云电子创投合伙人傅忠红表示。
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也表示,文化创意非常重要,但要培养大型文化企业、取得长期稳定收入,还需要金融资本多一些耐心,也需要文化创意从业人员和金融资本间找到好的契合方式。据他透露,IDG由93成立之初为2000万美元的第一支基金发展到现在管理38亿美元,现这只美元基金已投入了国内几个很好的文化创意产业,比如对中青旅合作投资了乌镇,同时,和张艺谋、樊悦等铁三角合作印象公司,以铁三角为核心的印象系列已取得了很快的发展。
随着VC、PE、各路基金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投资表现出的兴趣增厚,寻求文化产业中可发掘的合作机遇与相应的金融支持的有效对接,成为时代的需要。
2010年4月8日,中宣部、中国人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九部委就联合发文《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也从政策角度保证了金融产品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机制,这也逐步开启了金融和文化产业对接合作的良好局面。
“我们知道美国好莱坞的模式是文化高科技,其实背后也是金融。我们国家要成就大型的创意企业需要不断的市场化融资平台的完善,需要金融业的积极参与,金融的互动融合和价值共生。”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大钟表示。
与此同时,张大钟还指出,“以往国有文化企业上市主要集中在出版、电影制作、有线网络等传统行业,这与国有公司资产运营能力和管理制度有关。百视通的上市是一个突破,有利于公司借助资本市场体系打造广电新媒体的‘小巨人’,而更多金融支持手段的加强将推动文化领域产生更多的航空母舰。”
寻求文化产业中可发掘合作机遇
借助于互联网,各种形态的文化产业正日新月异的速度、千姿百态的业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博客、微博、网络视频、网络学校、创意园区,娱乐咨询等比比皆是。
“新业态企业的业绩每年成倍增长。在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特性的行业协会已经有28家之多。聚集的企业成员超过了3000多家。与此同时。在线参与者的人数每年在以几何级速度增长。”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指出在当前,如何建立有效的相关企业和相关行业的整合机制,成为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日益显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巨大的潜力。今年3月,经全国人代会审议,文化创意产业正式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央提出在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十年。
“文化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资金密集型、创意型的产业,投资的风险较难控制。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资金短缺的制约逐渐显现,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吴江波表示,“文化产业可以说为金融业提供了更多创新和投资机会,孕育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市场评估问题,如何把握文化产业的风险与收益,文化产业如何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这些问题都阻碍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作为解决文化与金融对接难题中的一个重要通道,为各类资本进军文化产业提供服务。
据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张天介绍,“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在促进文化要素流转方面有优势,其传播渠道广泛使得项目交易与增值可能性增大。今年,上海一家文化集团出售麾下的物业管理公司,在上海文交所挂牌后,该项目成交价一路飙升,最终的成交价比底价翻倍。”
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上海文交所与银行、投资机构、担保机构等合作建立投融资服务体系,为文化项目投融资提供金融支持,另外,还专门建立会员服务体系,吸引专业机构或个人成为会员,形成“小中心,大市场”模式;在创新交易品种方面,推出文化组合产权产品,运用传统产权交易方式进行交易,这一产品对于突破金融与文化对接瓶颈,解决文化艺术品、艺术家个体与机构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