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度折戟首次公开募股的中技桩业拟由ST澄海收购其92.99%的股权,实现借壳上市。记者注意到,在首发上市融资受阻、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VC/PE)退出渠道缺乏的双重压力下,不少“终止审查”的项目转向并购重组之路,并购基金也逐渐风行。
日前,停牌近4个月的ST澄海公布资产重组预案,通过定向增发方式购买中技桩业92.99%的股权。这是中技桩业在首发折戟的情况下,转道并购重组借壳上市。
2011年,中技桩业第一次递交首发申请,但因专利纠纷遭到举报而未能过会。去年2月,中技桩业再次冲刺首发,但随后排队企业渐多、首发发审放缓,该公司上市计划被迫再次搁浅。今年4月3日,中技桩业的审核状态已显示为“终止审查”即被称为首发撤单。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技桩业两度首发未果,为准备上市付出的改制辅导、信披及公关成本不小,需要支付给财经公关公司的公关费用甚至接近1000万元,如果融资渠道受阻,这笔钱就得打水漂。于是中技桩业转道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
被撤项目需要寻求其他融资渠道,像中技桩业这样另辟蹊径、拟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借壳上市的企业不止一家。
曾多次冲刺首发未果的山东金创,拟由山东黄金收购其控股股东金创集团,从而间接实现上市。另外,还有吉安集团借壳山鹰纸业、天津滨海水业集团借壳*ST四环等。
目前,首发重启还没有明确的时间点。统计数据显示,在审项目多达745家,上市之路可谓漫长,尤其是171家“终止审查”的企业首发之路遥遥无期。
拟上市公司首发融资受阻之后,寻求以并购重组方式上市成了趋势。并购交易中的买方大多为有产业整合战略需要的上市公司,对它们来说,当前时机购买资产有议价空间,比较划算。
据ST澄海重组预案披露,标的资产(中技桩业92.99%股权)的预估值为17.65亿元,与一年前中技桩业的招股说明书粗略计算的资产估值相比,标的资产估值已缩水三成。
以往,在首发融资渠道畅通的情况下,拟上市公司股东并不太热衷并购,一方面是融资可通过首发,另一方面是不愿控股权旁落。如今,这种现象已发生改变,首发折戟的企业仍有融资需求,其VC/PE股东也需要寻求退出渠道。
据《证券时报》络数据部统计,171家“终止审查”的企业中,有VC/PE支持的企业为63家,占比38%。其中,九鼎投资公司投资的企业有6家撤单,中科招商则有5家撤单。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中技桩业借壳上市成功,身陷其中的创投机构首创创投、士兰创投、银湖投资、复星创富和中比基金等也能找到出路。
据中信建投证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张庆升估算,近三年首发市场火热也带动了VC/PE的大发展,目前VC/PE投资规模约在9000亿元左右,而退出资金不到2000亿,仍有几千亿资金沉淀在项目上。因为这些基金封闭期一般在3~5年,而今时间已经过半,大量投资需要寻求其他退出渠道。
VC/PE转向并购,有些是主动转型,有些是被动转型,市场逐步细分化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VC/PE并购基金开始风行,红衫资本、IDG、开云电子等都涉足并购基金。
“我们正在筹备一只并购产业基金,偏向于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有两家中字头的险资有限合伙人正在做尽调。”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张巍透露。
去年,券商系的并购基金也开始崛起。中信证券的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资成立了业内首只并购基金,随后广发证券直投子公司广发信德与延安鼎源投资公司合作设立延安广发产业整合和升级并购基金,光大证券、海通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开始试水并购领域。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券商有做并购的优势,由于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方便为买卖双方搭建桥梁。但长期以来,国内券商的投行专注通道业务,善于把握监管取向和规范性,但对市场化交易的方案设计、各方利益平衡的经验还不足。
自去年首发审批放缓,很多券商已意识到投行业务结构亟需调整,在并购业务的投入上也越来越大。从国外投行发展历史看,并购业务将是国内投行重要发展方向。“并购这么火,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首发的了。”国信证券一位保代调侃道。